港中深保送生观点 | 川外附中、郑外、厦外学子:在这里与老师交流轻松自由

发布时间:2019-12-25 10:31:46    阅读量:5312

高中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唐紫桐同学,高中毕业于郑州外国语学校的程文佳同学张向宸同学,以及厦门外国语的胡艺潇同学将跟大家聊聊她眼中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及初入大学的精彩生活。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我这一学期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感受,那便是满足。

 

想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的硬件设施完全可以满足你。安静明亮的图书馆,坐着一排排奋笔疾书的同学,带动你奔跑在ddl的前线。周末不想踏出书院也没关系,每个书院都有相应的自习室和健身房。即便是在上园也设有自习室,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学习室。学习完后我喜欢到楼下的食品补给站——便利店。除此之外,研讨室的资源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音乐房、书法室、茶艺室、舞蹈室等功能房也能给你提供施展才艺的场地。这些良好的硬件设施都可以很大程度地让自己不懈怠,找到平衡生活与学习的动力。

 

如果你羞于社交却想与老师发展一段友谊,那么学术导师(Academic Advisor)制能很好地满足你的需求。我的学术导师是主讲《与人文对话》等课程的Dr. Christopher Kluz,他是一位非常好相处且关心学生的老师。

 

作为导师,他为我下学期通识课的学习与选课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在一次交流的过程中,我提到自己对通识课程很感兴趣,他便为我拟出了一份书单,并耐心地给我介绍学校的通识课体制,方便我日后的学习。

 

作为朋友,我们一起去吃海底捞,在饭桌上有说有笑,我们会讨论学校中的活动和趣事,分享自己的旅行经验,聆听各自的未来规划等等。他也经常关心小组成员的整体学习状况和考试期间的心理状态。我很幸运能遇到这样一位真诚又热心的学术导师。这样亦师亦友的师生情谊拉近了让我们能更轻松地与老师交流。

此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各类“软资源”也能够满足你的兴趣爱好。一直以来,我都对传媒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就读于翻译专业,但通过积极参加传媒相关的活动和社团,我的兴趣爱好有了很大的施展的空间。开学以来,我先后加入学生会宣传部和凤语CMA媒体人社团。在学生会的文编工作,丰富了我的公众号运营经验,也提高了我的审美能力。同时,在与各个部门的协调与交流中,我的沟通技巧得到了极大提升,还结识了不少朋友,感谢学校能提供这样的平台。

 

 

如果用两个词形容我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这一年半的生活,我会选择丰富和压力。

 

首先是丰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除了开设专业课之外,还给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选修课程。在《与人文对话》这门课中既会学到《会饮篇》《尼各马可伦理学》等古希腊经典作品,也有机会接触到《国富论》《论自由》等影响深远的西方经典著作;也会通过《心经》《圣经》《古兰经》去了解不同宗教的精神内核。在雷仕伟博士这一学期的带领下,我了解了中西方不同流派的思想,也思考了很多以前自己从未留意过的问题。除了《与人文对话》外,学校还提供了《与自然对话》以及《中华文化传承》《自然、科学与科技》《社会与文化》《自我与人文》通识课供学生们选择,我相信每门课都能为我们开启一段丰富的知识之旅。

 

与课程丰富性相伴的就是学业上的压力。因为每门课的知识量很大,每到学期期末,考试加上论文,对港中大(深圳)学生的时间管理与自我管理能力是不小的挑战。

 

 

2019年1月,我初次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虽然是深冬,我却穿着在郑州初秋的外衣,喜欢上这里冬天凉爽的感觉。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概述四个月以来的大学生活,我想说,这里的生活总是令人期待的。

 

每天早晨醒来,我都感觉到大学生活完全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不管是认真听课完成课业,还是去健身房为即将练出的腹肌再努努力,抑或是兴致盎然地参与社团活动,甚至是去观看一场电影社团组织的观影活动……一切由你自己决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这里的学习气氛是浓厚却自然的。如果有机会来图书馆参观,你将可以看到,学生们有的汇聚在讨论室里面,为即将到来的pre做准备;有的伏在桌上认真梳理着一天的所学;有的在书架间徘徊,仔细寻找着课程相关的书籍……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忙碌着,难道会有人不想一起行动起来吗?

此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校园环境也非常优美。不管是波光粼粼的神仙湖,还是众多现代化设计风格的建筑,都是吸引我的地方。还记得来参加保送生考试的前一晚,我和家人饭后参观校园时,站在新图书馆门口看到灯火通明的教学楼群与深蓝的夜空相互映衬,真的像是电影一样的场景,现在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剧组会选择我们学校作为拍摄场地了。

 

 

第一次走进港中大(深圳)的时候,对这所大学的好感度瞬间上升。在备考考场的时候,遇到徐校长到场给我们加油。在那个27度的阳光明媚的下午,这场标志着整个保送备考阶段结束的考试给我留下了几乎满分的回忆。虽然说进入面试考场的那一刻才知道是群面,还未入学就感受到巨大的peer pressure,等待预录取通知的消息等到睡不好觉,但还好,一切都有所收获。 

 

第一学期快要结束了,“大学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还是不好回答。教经济学的钟子毅老师在课上说过,“你们不要都是一个样子。”确实如此,在这里,每个人都在努力尝试新事物,从抢高尔夫课、地壶攀岩到加修一门课程;从在一瓯茶乐此不疲地尝试奶茶新配方到邀约自己敬慕的教授一起吃饭·······在这里,我认识的每一个人,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

 

开学迎新期间,校长们反复提到,大学是一个试错的地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个很新的大学,但它在和我们每个人一起聆听、思考、尝试、改进、创造,它总在告诉我们,只要你想,只要可行,这个大学就会支持你去做,这也是我最终决定来这里的原因之一。

 

去年,叶舒白副教授来到厦外宣讲时,我从他身上看到的港中大(深圳)老师们的魅力。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核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中文课老师张齐迎,他总是能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直击我们的内心。他将自己的理解与情感代入课堂,常令我们深思。印象最深的是他讲《项羽列传》时,毫不讳言他对项羽的偏爱与痛惜,下课后还沉浸在叹惋之中,同学们也都深深被他所感染。教财务会计导论的杨世杰教授的课件精美详细,答疑温柔耐心,期中考后还特意订下KTV房,和同学们一起唱歌放松。还有超级nice的大胡子英语老师Wesley、美丽优雅新时代女性典范的社会学韩雨晨老师……老师们给我们带来的大学生活回忆总是美好的。他们以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真正饱含人文关怀的心,从我们和港中大(深圳)相识那一刻,就影响了我们崭新的人生阶段。

 

 

更多港中深外语类保送生申请及面试资讯,请“码”上关注